【民族团结】爱,在民族团结中流淌
2023-09-20 10:10:1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北塔区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刘绮梦 | 作者:禹志新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8313

融媒体中心消息 火红的八月,一树树火红的石榴熟了,在娇嫩的翠绿中,一抹醉人的红,敞开笑脸美了枝头。徜徉其中,我钟爱的杏坛之路满是甜甜的石榴籽,我不禁喜上眉头,甜了心头。

2002年9月,我背上行囊来到了既向往又陌生的北塔区茶元头乡中学,开始了我的杏坛新生活。


茶元头乡中学偏而不远,由汉族和回族学生组成,10多个班级近1000名学生。长期以来,受限于地理环境、优质师资欠缺等因素,茶元头乡中学发展曾一度滞后。“汉回一家亲,团结得如石榴籽一样。”这始终成为学校每名师生的座右铭,我与其他老师一样,一心帮助更多乡村里的孩子改变命运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“在学校,我那时有57个’孩子’,其中留守儿童多,马家村的留守儿童尤为突出。哪个孩子没人照顾,哪个孩子家庭困难,我心里一清二楚。”在学校领导的感召下,一期下来,我克服生活不便等困难,实地走访完了57名学生家庭,一心扑在教书育人岗位上,任劳任怨。 

如何努力教育绽放出最美的石榴之花?我从孩子的基础习惯养成开始抓起。每天早上带着孩子们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早读,培养孩子们的语感。放学后,我主动帮孩子们进行课后辅导,消化一天所学知识。在学校里,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,下午放学最后一个离开。我还常常利用班会、课间与学生们交流,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,和学生成了朋友。“禹老师,最近写作文,我老是卡壳,找不到感觉”“老班,我爸妈闹矛盾了,可以讲给你听吗?”学生们都渐渐地喜欢和我聊天。每学期,学校都要发动帮助贫困学生,我共自掏腰包资助了3名同学。

“单丝不成线,独木不成林。”2021年,马家村成了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。在这个民族团结、休戚与共的茶元头乡中学大家庭,我们都有说不完的温馨和爱的故事,学校也获得了长足发展。

2021年,我们积极响应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排,和同事驱车来到了结亲点马家村贫困户苏志青家,带去了苏志青女儿苏静将到深圳就业的好消息。“搭帮老师‘亲戚’帮忙,我们家致富有希望了。”苏志青激动地说。

三年前,苏静是我任教状元中学时的一名初中毕业生,考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。苏静大专将毕业,但3年来累计欠下学费8000多元,这上哪弄呀?此前,不幸接连降临,苏志青与妻子患病,这个贫困之家为此欠下了高额债务。

点亮山里女孩的梦想!建校10多年来,2000多名女孩从这里走出大山,走进大学,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,我心中泛起了起了阵阵涟漪。我通过学生群、实地走访了解到苏志青家的贫困情况后,主动结对帮扶。“老哥,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,你的事就是我的事,我会尽力的。侄女苏静读书的事情,我来操心。”当时我的一席话,让苏志青一家看到了希望。

我和同事找到区教育局,想到了请苏静所就读的学校(地处邵阳)帮忙。为此,我们跑了3趟,终于,学院领导班子商量后,根据相关政策,决定减免苏静累计拖欠的8000多元学费,并让她享受到了助学金。

输血更需要造血。2021年,眼见苏静即将毕业,解决她的就业问题就成了她家巩固脱贫的头等大事。5月11日,经过学院推荐和深圳市龙华新区粤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面试,苏静正式被聘用为该公司员工。
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我庆幸与苏静的相逢,庆幸苏静成长于新时代,我明白,无数与张桂梅一样的教师倾注对学生的爱,是一种职责,超越民族的界限,让师生情汇聚成向善向上的力量。

时代在进步,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装扮了状元中学靓丽的风景。

在学校,一幅幅民族团结绘画作品和手抄报映入眼帘、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练习着民族体育项目跳绳、班级里师生读书分享会有滋有味……作为状元中学的一员,我们举办的歌咏赛、故事会、绘画赛、手抄报等活动精彩纷呈;民族政策、传统文化、石榴语林等载体,时刻发挥潜移默化教育功能。经过一年多持续深入地教育“灌溉”,校园里各民族孩子团结友爱、和谐共进,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悄然绽放。学校先后获省级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“一滴水,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。”留守孩子的成长,与困境学生结为亲戚,民族团结一家亲风生水起,正是党的好政策孵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见证。20多年,我如一个音符,三尺讲台就是一首歌。铭记张桂梅校长“站上讲台,倾尽全力”的誓言,薪火相传中,我们是民族大团结的一颗石榴籽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!让爱永远在团结之花中流淌。

责编:刘绮梦

来源:北塔区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